大金重工接待143家机构调研,包括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2024年9月1日,大金重工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8月30日接待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14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大金重工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董事、财务总监刘爱花,董事会秘书葛欣。调研接待地点为电话会议。
据了解,大金重工在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显示,公司通过实施“新两海”战略,重点发展海外海上业务,实现了海外业务占比的新高,整体盈利能力和资金状况良好。尽管受到国内下游市场开工缓慢和价格下行的影响,公司总体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但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显示出行业需求的逐步回暖。公司海外和国内海上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7%,毛利率达到28.57%,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此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显著增加,资产负债率保持较低水平。
在海外海工项目方面,大金重工成功执行并交付了多个欧洲项目,包括苏格兰Moray West项目、法国NOY-llesD'Yeu et Noirmoutier项目、丹麦Thor海上风电项目和德国NSC海上风电群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和交付,证明了公司蓬莱海工基地达到了欧洲海洋工程体系的要求,提升了公司的工艺技术、现场管控、装配效率和运输调度能力。
公司还建立了自主运输体系,完成了首个由公司负责运输的单桩项目首船发运,这标志着公司具备了自主航运管理能力,能够提供从自有风电母港建造并发运至客户目的港的“一站式服务”。这一转变预计将提升公司的海外业务综合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在互动交流环节,公司回应了关于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但毛利率和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提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外业务的稳定盈利水平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贡献。公司还预计下半年行业情况将有所好转,并且随着出口海工交付模式从FOB转向DAP,公司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增强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公司在新能源板块的盈利情况良好,风电场发电小时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整体收益较好。公司还规划了未来的新能源项目,包括已建成的阜新彰武西六家子250MW风电项目和正在施工的唐山曹妃甸十里海25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对于海外海工项目的单吨价格和盈利趋势,公司预计在欧洲各国加大对海上风电支持力度的背景下,将保持高景气度。最后,公司在盘锦基地的建设进展顺利,主要执行自有特种运输船的建造任务,而唐山基地建成后将有产能爬坡阶段,以满足海外海工订单的交付需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浮式产品,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下一代浮式基础产品,以适应深远海风电市场的发展。
调研详情如下:
一、公司管理层介绍经营情况
1、 海外 业务占比创新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资金情况良 好。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践行“新两海”战略,重点发展高技术标准、高附加值、回款优质的“海外海上”业务,主动降低收益率低、回款条件差的陆上风塔规模。
报告期内,受到国内下游市场阶段性开工缓慢、价格下行等影 响 ,公司总体业务规模有所下降,实现营业收入 13.56 亿元,同比下降34.20%;实现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36.23%。第二季度,公司营收环比增长92.91%,净利润环比增长128.16%,行业需求逐步回暖。
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和国内的 海上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7%;海外海上和陆上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相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为海外海上业务贡献,以单桩基础为核心产品,成为促进公司保持良好盈利能力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28.57%,相 较上年同期提升了4.61个百分点,其中海外和国内业务的毛利率相较上年同期实现双升。
展开全文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4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加4.95亿元,盈利结构和回款质量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持续向好,销售商品收到现金相较去年同期增加5.5亿元,主要为海外海工产品收款。公司账面资金充裕,资产负债率较低。
2、 陆续 发运完成多个海外海工项目,覆盖多品类海风基础产品今年以来,公司陆续执行建造和发运多个欧洲海工项目,交付海外地区更多、 涉及海工品类更加多元 化、建造标准进一步提 升。包括交付完毕第一个批量化项目(苏格兰MorayWest项目)的全部海塔;首个独家供应欧洲的海工项目(法国NOY-llesD'YeuetNoirmoutier项目)发运完成近70%;首次由公司自主负责运输的海外海工项目(丹麦Thor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批发运;已签署的最大规模独家供应海外海工项目(德国NSC海上风电群项目)成功完成首段试制、启动批量排产。
海外海工项目参照执行的建造标准和操作规范极高,以上项目的顺利开展和交付是对公司蓬莱海工基地达到欧洲海洋工程体系要求的最有效检验。经过海外多地区不同类型海工产品的建造发运后,蓬莱基地在工艺技术、现场管控、装配效率、运输调度等方面进一步向国际化标准比肩。
3、 自 建运输体系取得阶段性进展,欧洲航线自主运输任务完成首发
公司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 海外市 场的份 额, 同时交 付模式逐步由FOB(在装运港船上完成交货)转向DAP(目的地交货)。近期,首 个由公司负责运输的单桩项目实现首船发运,表明公司现已具备自主航运管理能力,从自有风电母港建造并发运至客户目的港的“一站式服务”。
根 据 已签署海外订单需要,后续将批量化执行海外项目的运输业务,这将为公司后续使用自建特种运输船执行远洋运输业务积累宝贵经验,提升海外业务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二、互动交流
1、 公 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同比下降,但是毛利率和经 营性现金流同比显著提升的 原因?
回复: 主要是受到国内行业下游开工延缓,特别是国内海上风电业务,下游要货进度延迟,总体业务规模有所下降。海外业务保持了稳定的盈利水平,收入占风电装备板块比重超过60%,出口单桩等高附加值产品对公司毛利率和经营性现金流产生了积极贡献,带动公司整体 盈利能力和回款能力上升。
2、 2024年上半年各类产品单吨盈利情况如 何?
回复:海外海工产品单位盈利水平明显好于出口陆塔和国内海上、陆上业务。
3、 公 司合同负债增长的主要原因?
回复:公司合同负债由年初的5.9亿元增加到报告期末的13.1亿元,主要来自于海外海工业务。
4、 公 司预计下半年行业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回复: 尽管上半年受国内海风行业多种因素影响,有部分订单未能如期交付,但根据近期下游开工情况和近2个月的发货节奏看,下半年发货情况将明显好于上半年。
5、 公 司出口海工交付模式从FOB转 换成DAP模式,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回复:公司过去出口海工项目是FOB模式,即装船验收后即可确认收入;DAP模式则是货物运送到指定交货地点验收后确认收入。公司从提供产品制造的FOB模式,逐步构建自有运输体系,现已具备自主航运管理能力,开始提供制造+运输的DAP模式,标志着公司实现了从自 有风电母港建造并发运至客户目的港的“一站式服务”,获得了海外客户更高的信任度和更好的满意度,这对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将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6、 公 司海外在投项目开标节奏?
回复:欧洲主流海风国家今年上半年都提出了积极的支持计划,加大对海风的支持力度。德国计划在2024年授予8GW的拍卖容量;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和荷兰企业局(RVO)在今年6月公布了4GW的海上风电招标结果;英国政府在2023年11月将第六轮海上拍卖(AR6)的最高价格提高了66%,在2024年3月宣布将提供8亿英镑用于支持AR6,今年8月宣布将专门用于海上风电的拍卖总预算提升至11亿英镑,AR6预计在今年内完成并将产生约4~6GW海上风电项目;今年7月,欧盟批准了法国对海上风能项目108亿欧元的支持计划,用以支持2.4~2.8GW的海上风电项目。公司参与投标和跟进的海外项目体量逐步提升, 但 具体项目开标节奏存在差异,公司将密切跟进海外项目投标情况。
7、 公 司新能源板块盈利情况较好,毛利率高的原因?
回复: 公司风电场位于辽宁阜新,当地风资源丰富,上半年发电小时数近1500小时,高出行业平均水平,整体收益较好。
8、 公 司新能源项目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回复:公司阜新彰武西六家子250MW风电项目已经于去年建成,目前发电情况良好;唐山曹妃甸十里海25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正在施工,预计明年开始发电;其余已入库的1GW指标,后续会逐步展开建设。
9、 公 司预计未来海外海工项目的单吨价格和盈利趋势怎样?
回复: 2024年上半年,欧洲各国加大对海上风电支持力度。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报告和市场公开消息,预计近两年欧洲海 工 招标量将处于高景气度。另外,伴随主机大型化趋势,桩基环节的技 术路线和建造标准也在不断迭代,管桩基础订单外溢现象明显,这将有利于销售单价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10、 公 司盘锦基地建设进展?航运业务启动后对海外产品单吨盈利有什么影响?
回 复 :公司盘锦基地目前主要执行自有特种运输船的建造任务,公司自建运输体系主要是提升运管能力、保证交付周期,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增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11、唐 山 基地明年建成后产能怎么样?
回复:唐山基地重点布局深远海超大型导管架和浮式基础产品制造产线,明年建成后会有产能爬坡阶段。从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的 交 付时间来看,蓬莱基地和唐山基地可以满足明年交货需求。
12、 公 司目前浮式产品布局情况如何?
回复:根据GWEC的报告,浮式海上风电作为新兴技术有望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应用期,深远海风电发展有望提速。目前,挪威、英国、葡萄牙、中国和日本是全球浮式风电的前五大市场,欧洲国家浮式 技术迭代相对更快,中国是全球浮式海上风电供应链产能增长最快的国 家。公司与国际头部浮式基础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积极研发下一代浮 式基础产品,提前布局深远海业务。
来源:金融界
评论